8月28日🗽,基地班同学于线上举办了第七期基地暑期读书会🩳🥜。此次读书会共有两名同学进行了读书分享。
杨骏哲同学向我们汇报的书籍是曼瑟尔·奥尔森著的《国家兴衰探源》🎨。该书的写作基于以下问题:国家为什么会有兴衰👮🏼♂️?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?同一国家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发展有快有慢⛹️?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🙎♀️,遭受严重破坏的西德、日本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崛起?英国为什么会衰落?为什么西方社会会有滞胀🤽♀️、失业和经济周期……对上述问题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作出了一些不同的解释🕵🏿♂️,但在作者看来这些解释都是肤浅的,并没有找到最终根源。而作者通过分析每个国家兴衰之间的共性,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,这就是分利集团的角度解释这些问题🏄🏻。在作者看来🐐,像行会🙅♂️、工会🤶🏿、卡特尔以及议会院外活动集团等这样一些分利集团会影响经济增长🥟,阻碍技术进步和资源合理配置,成为影响国家兴衰的原因🧑🏼🔬。
接下来是刘宇航同学汇报了自己对《通往奴役之路》一书的学习情况。该书出版于1944年二战结束之际,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、政治学家哈耶克🫳🏽。在书中,哈耶克对实行政府管控的计划经济发出警告🐢,认为此举必将导致集权暴政🌡。他进一步论证,若抛弃个人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🧑🏿🎤,将导致自由丧失、社会压迫、独裁暴政以及个人被奴役。哈耶克对当时英国学术界认为法西斯主义(包括纳粹主义)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抵抗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。他认为法西斯主义、纳粹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拥有诸多共同点,比如都实行中央经济调控、都将国家的地位凌驾于个人之上,等等🧗🏿♂️。哈耶克在书中关于自由的很多论述很具有参考价值🚇🤓,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些观点,警惕极端新自由主义的“哈耶克陷阱”🙅🏿♀️。
后续将有更多精彩的读书分享会,期待同学们的积极参与。